這幾年,資本市場對汽車后市場,特別是汽車配件市場的投資非常熱鬧,動不動就幾個億,然而他們忽視了末端的再制造行業,前幾天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再制造在中國》,其中提到美國目前再制造產品每年750億美元,在零部件市場占有率85%,隨著再制造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再制造產品必將成為汽車維修行業的主流產品,中國以傳統新件構建的汽配模式和參與者將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我在做投資時,一直以一個局外者的直覺來判斷這是一個商機無限的產業,現在我投身這個產業的時候,更有很多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再制造在中國》列舉了如下數據:再制造產品和新品相比,成本節約50%,能耗節約60%,材料節約70%,使得危害氣體的排放減少70%;毋庸置疑,推進再制造行業發展,將汽車零部件變成循環生命周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方向,國家已經把它列入了未來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只會朝著越來越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是任何利益集團不可能阻擋的潮流。
二、中國老百姓能接受再制造件嗎?行業里通常都抱怨車主對再制造件的接受程度低,實際上我認為除了中國誠信體系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缺少再制造件的供應,中國有資質的再制造企業大多數是整車品牌商,他們目前主要服務自己的售后市場,其他一些主要是為海外市場做加工;還有一批值得尊重的再制造企業,他們又沒有資質,生產的產品只好用副廠新件的形式出售。汽修市場有品牌件、副廠件、再制造件和拆車件四種,品牌件質量好但價格太高,對于一些中低端車型和車齡長的車型不太適合;副廠件要維持低的成本,它只有在原材料和部件上想辦法,組裝出來的產品質量基本上要比再制造件差,在美國也只是作為再制造產品缺件時的補充;中國拆車件外觀和成色很差、故障率高、沒有售后服務保障,即使這樣,中國在廣州陳田、北京城環城等汽配市場每年都有一千多個億的銷售,雖然國家法規禁止發動機、變速箱等五大總成拆解件直接銷售,但這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任何法令都阻擋不了,辦法是發展再制造業,用價廉物美的再制造件來取代拆車件市場。我和很多做舊件生意的朋友聊天,他們都知道,按照國家消費者權益法和國家行業法規,國家永遠不會讓五大總成拆車件直接賣,他們現在擔著風險,售后的麻煩事業很多,他們也在開始轉型賣再制造產品,他們認為,一臺拆車件發動機,如果再制造后增加3000元,而且有一年保修,這些選擇拆車件的人一定會購買再制造發動機,所以再制造行業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供應和提高質量。美國目前再制造產品在零部件市場占有率85%的數據也說明,在中國這個對價格更敏感的國家,對再制造產品的接受毋庸置疑。
三、再制造的原材料真的不足嗎?再制造行業目前反映的大困難是原材料不夠,一方面拆解廠很多舊件打爛鐵變成廢材料賣,一方面再制造廠喊口糧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國內拆解廠中低端貨很多,再制造后利潤不高,目前社會上的再制造廠大多沒有資質,也不敢投資生產線,制造成本很高,比如將國內拆解廠的發動機再制造,他們的制造成本要增加近4000元,如果再加上1000元利潤,他們的產品就沒有競爭了,現在他們基本上去采購一些來自灰色環節的進口奔馳、寶馬、奧迪等機器,再制造成本增加六、七千元,但售價可以高出幾萬元,所有現在的基本情況是,再制造廠都在做進口機,原材料不夠,中國開豪車的有錢人維修都用便宜的再制造件,開低端車的人都在4S店用昂貴的品牌件。我測算了一下,一個發動機制造廠如果產量上一萬臺的話,制造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每臺2000元以內,加上1000元的利潤,在舊件的基礎上增加3000元,只要質量好、保修做好,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可以絕大多數地替代拆車件市場,那么中國的再制造行業真不缺原材料了,現在中國舊件1000多億的規模,加上再制造增值,很容易就形成了一個2000億規模的市場。再制造件的推廣,也將改變維修行業現有的生產模式,維修廠會變成一個簡單換件的場所,因為無論是外觀件還是機電件,由再制造工廠統一維修再制造成本一定低,特別是發動機、變速箱的大修,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集中式維修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連鎖企業,這就是再制造的雛形。
四、產品質量是再制造企業的生命。理論上講,再制造出來的產品在產品性能參數上可以達到原廠件的要求,但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對再制造企業是很大的挑戰,但做到產品基本正常使用、老百姓基本滿意這個要求就容易多了,我們希望更多的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投身再制造行業,加大投資,特別是檢測技術方面的投資,提高再制造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再制造產品一定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當然,產品質量的提高一定需要生產量的擴大,有了一定的生產規模和優良設備,中國再制造產品質量一定能達到國際優良水平。
五、中國一定會成為全球大的再制造產品出口國。美國目前再制造產品出口額為250億美元,得意于其巨大的汽車報廢量,為這個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近幾年,中國現在的汽車每年銷售量2000多萬臺,已經超過美國,中國汽車保有量和報廢量很快會超過美國,而且美國大排量汽車多,很多零部件在國外并不適用;而中國無論合資機還是國產品牌汽車,由于中國缺少核心技術,很多零部件生產都來自國外的圖紙和技術,使中國大多數配件都在國外可以找到通用的地方,特別是在東南亞、非洲、中東等欠發達國家,再加上中國勞動力遠比美國便宜,中國一定會超過美國,一定會成為全球大的再制造產品出口國。那么中國再制造產業綜合國內和國際市場,可以達到接近1萬億的規模。
六、保險公司的進入,將成為中國再制造行業進入極速發展階段的標志。任何汽車配件,沒有進入保險公司使用體系,將無法成為主流產品。全球行業標桿企業美國LKQ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時,美國也沒有出現再制造產品的保險,但很快保險公司就進入了,也造就了LKQ公司近20年的輝煌發展歷史。中國的保險公司像平安保險一直在關注再制造產業,也希望推出用再制造件的保險產品,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保險公司推出便宜的用再制造件的保險產品,它會規定,維修時可以使用再制造產品,如果找不到這類產品,他們也必須用品牌件為顧客將車修好。再制造行業有朋友聊天時抱怨中國保險公司不進入,實際上他們很想進入,但原因很簡單,如果他們現在推出保費便宜的保險產品,而再制造件市面上很少,他們還不得不用原廠件維修,那么他們肯定虧本。所有只有當再制造產品非常豐富時,再制造保險產品才會出來,也一定會出來,所以說,推動再制造行業整體發展,是大家共同的利益,也是汽車拆解行業共同的利益,因為只有再制造行業起來了,拆解行業才能真正提高零部件的價格和利用率,我在此也呼吁,在同等條件下,拆解廠請盡量將舊件賣給再制造行業。
再制造產品必將成為中國汽車維修行業的主流產品,雖然前途光明但道理依然曲折。作為汽車拆解和再制造行業的綜合服務商,拆車匠集團將致力于推動和投資用中國拆解件去發展再制造,去干目前大家不愿意做的薄利多銷的事情,希望闖出一條路后有更多的跟進者,我們拆車匠集團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加速再制造件成為主流產品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對我個人來說,這也是我下半輩子奮斗的事業。